订阅
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想不到, 暴雷的互联网公司,居然能这么无底线。 一家曾在中国排名第三的家政平台,已经资金链断裂,还在疯狂卖产品圈钱。 今年年初,它在3个月内卖出了6800万销售额,5月31日一天就收入500万,因为业绩好,还在内部搞庆功宴,祝贺前一年销售突破一个亿。 它就是轻松到家,曾凭着29.9元一次的高性价比打扫服务疯狂吸粉,是很多一线城市年轻人购买家政服务的首选。 但自 2019年后, 依赖补贴获客的轻松到家,就再也没有得到 融资,赚钱越来越难,被连年亏损拖垮。 到了7月8日,轻松到家实在隐瞒不住,发布了道歉声明。 据不完全统计,轻松到家暴雷后,至少有过亿欠款不翼而飞。 而就在7月20日,轻松到家遣散了所有员工,整个公司解散。 轻松到家,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失控的? 上门一次29.9, 疯狂补贴烧出行业第三 如今主打清洁和做饭的轻松到家,从前是个直男专属,干的是上门修家电的活。 有投资人曾直言不讳: “就是洗空调的。” 但轻松到家不理会投资人的鄙夷,直接把自己跟苹果对标,在2016年底的融资发布会上,CEO李伟说:“轻松到家的愿景是做内容做产品不做平台, 做服务行业中的苹果”。 有胆量说出这种话,是因为李伟有个厉害的融资顾问,星汉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卜文渊。 卜文渊曾创下3个月帮10余家互联网企业完成融资的战绩。 因此轻松到家最大的本事,不是做服务,而是 搞钱。 它的搞钱方法,一是造词,二是造势。 它造的词是:家电后市场。 说简单点,就是买了家电以后,从上门安装到维修售后,都属于家电后市场。 区别于简单的售后服务,后市场更关注用户的痛点,创始人李伟说:“上门服务的人不需要快,但一定不能可怕, 我们希望能派个天使进入到用户家里。” 轻松到家创始人,李伟 为此轻松到家的服务人员都穿着洁白的工作服,拿着精致的工具箱,不仅受到专业的技术培训,还在子公司蓝鹰人力接受素质培训。 这样的概念加包装,让投资人对轻松到家非常看好,让它一年就得到了4轮融资。 拿着这些钱,轻松到家从深圳派“空降部队”到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去招人,几个月就在各大城市召集了上千人的维修团队。 为提升维修技师的水平,轻松到家办了维修学校;为了让他们对公司有归属感,给他们供吃供住。 看到这样的轻松到家,曾志伟给了四个字的评价:“血气方刚”,还拿出560万投资了轻松到家,同意给它做3年免费代言。 轻松到家在2016年九月前就融到了1.27亿。 这些钱大多被用在了疯狂的双向补贴上,轻松到家的卖货大法,就靠一点:性价比。 仅以4小时的上门打扫为例,在轻松到家下单,一次只要89元,相当于每小时只收20多元钱,比市面上每小时约40元的价格低了近一半。 但上门人员的工资却还是保持在40元上下,其间的差价都是平台补贴。 喜欢薅羊毛的年轻人,看上轻松到家的性价比,让它在30多个城市开展了家政业务,成为行业第三,年营收也超过了1亿元,2017年9月成功在新三板上市了。 要用性价比干灭对手, 轻松到家先逼死了自己 风光背后,烧出去的钱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回报。 截止到2017年一季度,轻松到家3年亏了1.07亿,就连毛利率也一直都是负数,新三板只待了两年就退市了。 家政业务的价格战,并没有表面看来那么好打。 价格战拼的是家底,轻松到家最大的对手,是58同城旗下的天鹅到家。 刚一成立,天鹅到家就拿到了58同城的几千万融资,到2018年时A轮融资就是2.5亿,比轻松到家所有融资加起来都多。 市场占有率不够,烧钱也烧不过对手,一般人可能就打退堂鼓了。 但轻松到家在多年的亏本经营后,想到了一个办法, 加盟。 加盟其实不是新玩法,很多O2O烧钱失败的平台都用过这种方法续命,一方面能保住品牌的市场影响力,另一方面能降低管理成本。 但想用这种方法赚钱,不是狂压加盟商的价格,就是更严重的流血补贴,能不能杀敌先不说,自损是一定的。 轻松到家的加盟,用更狠的补贴,给自己的暴雷按下了加速键。 轻松到家在2021年的销售下午茶活动 据一位加盟商透露,他们公司的阿姨出勤一次,轻松到家就会给这家家政公司150元,其中有120元是阿姨的工资,剩下的都是公司自己的收入。 小公司在平台上获客,用户能约到更多靠谱的阿姨,这其实是两全其美的事。 但这150元中,只有几十元是消费者支付的,剩下的都是轻松到家补贴给加盟商和阿姨。 原本就没有大资本扶持, 轻松到家很快就没钱了,开始欠款。 佛山一家家政公司,与轻松到家合作不到一年,被欠了8万多。全国很多加盟商,都因发不出阿姨的工资而倒闭。 但轻松到家却并没有停止给加盟商挖坑。 为了鼓励加盟商培训阿姨保交付,它上线加盟升级政策,加盟商按照接单能力被分为银牌、金牌到钻石三个级别,级别越高薪酬结算越优先。 一位阿姨刘芸,迅速培训了100多家政阿姨,结果没多久平台就不结算了,她也欠下员工工资一百多万。 深圳的一些大加盟商,欠下的债务都达到了几百万。 被拖欠的人越来越多,自今年5月起,轻松到家的问题再也瞒不住了,被多次传出跑路、集资诈骗,坑加盟商的钱为自己续命。 在维权时刘芸说: “为什么明知道经营困难,还继续大规模招加盟商?拉我们入坑,是想让我们做炮灰。” 失宠的轻松到家, 败在了不坦诚 轻松到家暴雷之后,有人发出感慨: “在资本面前大众是裸露的,在大众面前资本裹得很严实。” 早期的轻松到家,拥有几十万用户和服务人员数据,是投资人最看重的一大卖点。 但平台难以突破赚钱难的困境,它的大数据优势被掩盖,资本也就失去了兴趣。 轻松到家的败局,正是因为它失去了互联网平台对 信息差优势 的掌控力。 为了活下去, 轻松到家变得越来越不坦诚,它手中的信息,也成了欺骗用户的工具。 在偿付能力尚可的时候,轻松到家包装上门人员,以此建立品牌形象,再打出吸引力极强的高性价比。 而在偿付能力捉襟见肘时,它就拖延时间,再把责任推到服务人员身上,勉强维持平台运营。 2021年下半年,一位用户发现,在轻松到家预约服务,至少要提前半个月,但接连几次,在上门的前一天,阿姨以临时有事为由取消了订单。 今年年初,更多用户发现,原本固定上门服务的阿姨,开始一周一换,很多位阿姨都透露:“公司不发工资、要离职”。 因此到最后暴雷的时候,很多人愤怒地指出,它是在搞“庞氏骗局”,先收钱再兑现服务,当服务无法兑现的时候,就暴雷了。 今年2月,本就资金紧张的轻松到家,开始了一场末日狂欢。 销售在微信上拉群,原本超4000元的48次的上门服务,被打折卖到了3588元,还有买24次送12次的项目,销售统一口径: “再不买就涨价了。” 刻意营造的虚假繁荣之下,很多人以为轻松到家真要服务升级、价格升级,赶紧下单囤卡。 有人买了2万元的上门服务,一位用户前一天刚下单,第二天就发现服务无法使用服务,钱也退不了: “退款程序走了5个月,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拖延,同意退款后又从7天退款变成了30天,好不容易30天过了,公司倒闭了。” 在用户和阿姨的围追堵截之下,轻松到家发布了退款公告,但它公众号上的退款信息,已排到2023年11月。 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式,轻松到家还能再多维持几个月,没想到用户爆单,直接把偿付能力低下的问题彻底抖了出来。 如今,轻松到家登录不上,企业微信也加不了人,有人怀疑钱可能拿不回来了。 之所以失去信任,优势变劣势,错的不是平台信息整合的玩法,而是多年来缺乏责任心的经营。 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之下,创业公司十个九死, 硕果仅存的 公 司中 ,又 有上千家在2019到2020的两年间暴雷。 互联网公司倒下的姿势各不相同,但原因殊途同归: 模式太聪明,心态太侥幸。 参考资料: 中国家电网.《轻松家电李伟:我们希望派个天使去用户家》 天下网商.《数万人被拖欠,又一公司爆雷!明星曾志伟投资,连亏8年》 财经天下.《轻松到家“官宣”爆雷,上亿营收不翼而飞》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